您当前的位置:
动态
  • 172025-11
    Sulfo-Cyanine 5 NHS ester:近红外荧光探针,开启生物成像与检测新纪元

    在生物医学研究与临床诊断的广阔天地中,精准、高效的荧光标记技术是揭示生命奥秘、追踪疾病进程的关键工具。今天,我们隆重介绍一款在荧光成像与检测领域大放异彩的明星产品——Sulfo-Cyanine 5 NHS ester,它以其独特的近红外荧光特性、卓越的水溶性和高效的标记能力,正引领着生物成像与检测技术的新一轮革新。

    +
  • 142025-11
    Tetracycline Pro——广谱抗菌先锋,科研与临床的跨领域解决方案

    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四个环状分子构成的聚酮骨架,赋予了它穿透细菌细胞壁、精准阻断蛋白质合成的核心机制。通过抑制30S核糖体亚基与氨酰基-tRNA的结合,四环素可高效瓦解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及非典型病原体(如支原体、衣原体)的生存基础。

    +
  • 132025-11
    Saikosaponin A——中药活性成分的“抗炎免疫调节先锋”,赋能天然药物研究新突破

    中药柴胡(Bupleurum spp.)在亚洲传统医学中应用逾两千年,其核心活性成分柴胡皂苷(Saikosaponins)因抗炎、免疫调节及抗肿瘤特性备受关注。其中,Saikosaponin A(SSA)作为柴胡皂苷家族的“明星分子”,凭借其明确的作用机制与广泛的生物活性,正成为连接传统医学与现代药理学的桥梁,为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病及肿瘤治疗提供全新策略。

    +
  • 132025-11
    Cyasterone——植物激素调控的“天然钥匙”,解锁细胞生长新机制

    Cyasterone作为一种结构类似物,凭借其高活性、高稳定性及低成本优势,正成为植物激素研究的“明星分子”,为解析BR信号通路及农业育种提供全新工具。

    +
  • 112025-11
    智研新萃·Neosalvianen——科研突破性天然活性成分

    在科研探索的浩瀚星空中,每一次新成分的发现都如同璀璨星辰,照亮着人类健康与科技进步的道路。今天,我们自豪地向您介绍一款革命性的天然活性成分——智研新萃·Neosalvianen,它不仅承载着自然界的奥秘,更预示着科研应用领域的全新突破。

    +
  • 102025-11
    「双色荧锋·Hydroethidine ROS探针套装」——精准捕捉细胞氧化应激的蓝红双模荧光利器

    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作为细胞氧化应激的核心信号分子,其动态变化与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炎症及衰老等生理病理过程密切相关。Hydroethidine ROS荧光探针套装(含蓝色与红色双波长探针)凭借其超敏响应、双模检测、生物兼容性优异三大优势,成为细胞生物学、药理学及疾病机制研究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助力科研人员解锁ROS的时空动态密码。

    +
  • 102025-11
    千年本草,现代突破:菊三七提取物开启科研新篇章

    菊三七(Gynura japonica (Thunb.) DC.),又名土三七、血当归,作为传统中草药,其药用历史可追溯至《本草纲目》。现代研究表明,菊三七富含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As)、黄酮类、多糖及三萜类化合物,其中以菊三七素(Gynurin)为核心的活性成分,展现出显著的抗肿瘤、肝保护及抗炎活性,正成为肿瘤学、肝病学及天然产物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
  • 062025-11
    3-磷酸甘油酸——代谢调控与表观遗传的“分子枢纽”

    3-磷酸甘油酸(3-Phosphoglyceric Acid, 3-PGA)是糖酵解途径和卡尔文循环(光合作用碳固定)中的核心代谢中间体。其分子结构包含一个磷酸基团与一个羧酸基团,通过酶促反应实现能量与碳流的动态调控:

    糖酵解中的角色:在磷酸甘油酸激酶(PGK)催化下,1,3-二磷酸甘油酸(1,3-BPG)将高能磷酸基团转移至ADP,生成ATP与3-PGA,完成糖酵解中首个ATP合成步骤。
    卡尔文循环中的功能:作为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isCO)的底物前体,3-PGA通过磷酸甘油酸激酶和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的催化,最终转化为甘油醛-3-磷酸(G3P),用于葡萄糖合成。

    +
  • 062025-11
    NF-κB通路靶向抑制剂——细胞命运调控的“分子开关”

    NF-κB(核因子κB)作为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转录因子家族,通过调控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细胞增殖与凋亡等核心生理过程,成为疾病发生机制的关键枢纽。其信号通路分为经典与非经典两条激活途径:

    经典途径:由TNF-α、IL-1等促炎因子触发,通过IKK复合物(IKKα/IKKβ/NEMO)磷酸化IκB蛋白,释放NF-κB二聚体(如p50/RelA)进入细胞核,启动靶基因转录。
    非经典途径:由CD40L、BAFF等细胞因子激活,依赖NIK激酶与IKKα,促进p100前体蛋白加工为p52,与RelB形成二聚体调控基因表达。
    NF-κB的异常激活与肿瘤、自身免疫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及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例如,在乳腺癌中,RelA(p65)过表达与肿瘤侵袭性正相关;在类风湿关节炎中,滑膜组织NF-κB高活性导致促炎因子(如IL-6、TNF-α)过量分泌,加剧关节破坏。

    +
  • 042025-11
    ddCTP——精准终止DNA链延伸的科研“分子开关”

    在基因测序、突变检测与分子克隆领域,如何实现DNA合成的精准控制始终是核心技术挑战。作为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ideoxynucleoside triphosphate)家族的代表,ddCTP(双脱氧胞苷三磷酸)凭借其独特的链终止特性,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分子工具”,推动着基因组学、疾病诊断与合成生物学的前沿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