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动态
  • 202025-10
    Licoflavone A:甘草根中走出的科研“新星”

    Licoflavone A 是从甘草根中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抑制酪氨酸磷酸酶 1B (PTP1B) 的活性,IC50 值为 54.5 μM。Licoflavone A 是从甘草根中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抑制酪氨酸磷酸酶 1B (PTP1B) 的活性,IC50 值为 54.5 μM。

    +
  • 172025-10
    鼠源肌红蛋白单克隆抗体(Myoglobin mAb, Mouse):生命科学研究与临床检测的关键工具

    鼠源肌红蛋白单克隆抗体(Myoglobin mAb, Mouse)是针对肌红蛋白(Myoglobin)特异性制备的鼠源单克隆抗体,凭借高特异性、高亲和力与良好的稳定性,成为肌红蛋白相关研究与检测的核心试剂。其能精准识别肌红蛋白分子的特定抗原表位,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疾病诊断、药物研发等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解析肌红蛋白功能、辅助临床疾病判断提供关键支撑。

    +
  • 152025-10
    Schaftoside(夏佛塔苷):天然黄酮的“科研多面手”,解码细胞信号与疾病干预的新路径

    在天然产物化学与药理学研究的交汇点,Schaftoside(夏佛塔苷)作为一种从广金钱草、Eleusine indica等中草药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凭借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多靶点调控能力,正成为探索炎症、代谢疾病及心血管保护机制的“明星分子”。其科研价值不仅体现在基础研究领域,更在药物开发、绿色农业等方向展现出广阔前景。

    +
  • 152025-10
    Sulfamonomethoxine:从实验室到临床的磺胺“抗菌利器”,解码细菌叶酸代谢的科研密码

    在抗生素耐药性日益严峻的今天,磺胺类抗菌药因其独特的抑菌机制,成为科学家探索新型抗菌策略的重要工具。Sulfamonomethoxine(磺胺间甲氧嘧啶,SMM)作为长效磺胺类的代表药物,凭借其广谱抗菌活性、长效药代动力学特性及对叶酸代谢的精准阻断,在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中持续发挥关键作用。

    +
  • 152025-10
    Fluo-4 AM:解码细胞钙信号的“绿色探针”,科研利器揭秘生命动态

    在神经信号传导、肌肉收缩、免疫激活等生命活动中,钙离子(Ca²⁺)如同细胞内的“信号开关”,精准调控着生理功能的每一步。而Fluo-4 AM,这一基于Fluo-3升级改造的绿色荧光钙探针,凭借其高灵敏度、细胞渗透性和实时监测能力,已成为科学家解析细胞钙信号的“首选工具”。

    +
  • 142025-10
    Matairesinol:天然木酚素中的科研“多面手”,解锁疾病治疗与健康干预新路径

    在天然产物研究领域,Matairesinol(罗汉松树脂素)凭借其独特的化学结构与广泛的生物活性,正成为科研界关注的焦点。作为一种源自植物的木酚素类化合物,Matairesinol不仅在抗癌、抗炎、抗氧化等领域展现出显著潜力,更通过前沿技术手段揭示了其复杂的作用机制,为疾病治疗与健康干预提供了新思路。

    +
  • 142025-10
    科研级标准品Rucaparib Impurity 6:精准控制PARP抑制剂研发质量的“金钥匙”

    Rucaparib Impurity 6(CAS号:1577998-89-0,分子式:C₁₈H₁₃FN₂O₃,分子量:324.31)是抗癌药物Rucaparib(商品名Rubraca®)的关键工艺杂质。作为PARP1/2抑制剂的代表性药物,Rucaparib已被FDA批准用于治疗BRCA突变型卵巢癌、前列腺癌等实体瘤,其研发过程对杂质控制的严苛要求,使Rucaparib Impurity 6成为药企与科研机构保障药物安全性、稳定性的核心标准品。

    +
  • 142025-10
    科研新星GlyT2-IN-1:解锁神经科学与机械传导的双重密码

    GlyT2-IN-1(CAS号:448947-81-7)作为一款高特异性小分子化合物,在神经科学与细胞力学领域展现出独特价值。其双重身份——甘氨酸转运体GLYT2抑制剂Piezo1机械敏感通道激动剂,使其成为探索神经信号传导、机械力感知及疾病机制的跨学科利器。

    +
  • 132025-10
    Mesaconitine:从“致命毒素”到“科研利器”的蜕变

    在中药毒性成分的研究中,Mesaconitine(中乌头碱/新乌头碱)始终是科学界关注的焦点。作为乌头属植物(如川乌、草乌)的核心双酯型二萜生物碱,其化学式为C₃₃H₄₅NO₁₁,分子量631.71 g/mol,CAS号2752-64-9。这种物质既是传统中医药“祛风湿、止痛”的利器,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植物毒物——0.2毫克即可致中毒,2-4毫克可致死。然而,随着现代技术的突破,Mesaconitine的科研价值正从“恐惧”走向“理性”,成为心脏离子通道研究、神经科学和中药现代化的关键工具。

    +
  • 132025-10
    Hypaconitine:从“剧毒乌头”到“精准药物”的科研突破

    在中药毒性成分的研究版图中,Hypaconitine(次乌头碱)始终占据着矛盾而独特的地位。作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如川乌、草乌)的核心双酯型二萜生物碱,它既是传统中医药“祛风湿、止痛”的利器,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植物毒物之一。从古罗马的毒杀阴谋到现代实验室的心脏离子通道研究,Hypaconitine的科研价值正随着技术进步被重新定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