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动态
发布日期:2025/9/22 16:14:00

一、核心身份:天然倍半萜内酯的“科研明珠”

Atractylenolide I(白术内酯I,CAS 73069-13-3) 是从传统中药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根茎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属于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₁₅H₁₈O₂,分子量230.30 g/mol,纯度≥98%(HPLC验证),以白色粉末形式稳定存在,可溶于DMSO、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

科研价值:作为TLR4天然拮抗剂,Atractylenolide I通过调控炎症信号通路(TLR4/MyD88/NF-κB)和肿瘤免疫微环境,在抗肿瘤、抗炎、抗恶病质等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成为连接传统医学与现代药理学的桥梁。

 

二、抗肿瘤研究:从化疗增敏到免疫激活的“双重突破”

逆转肿瘤耐药,增强化疗敏感性
卵巢癌模型:研究发现,Atractylenolide I通过阻断MD-2介导的TLR4/MyD88信号通路,显著增强紫杉醇对MyD88阳性上皮性卵巢癌(EOC)细胞的杀伤作用,联合治疗组肿瘤抑制率提升40%(Zhang et al., 电子科技大学)。
机制解析:抑制TLR4激活可降低肿瘤细胞表面PD-L1表达,同时减少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分泌IL-10等免疫抑制因子,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
激活CD8⁺ T细胞,强化免疫治疗
临床前研究:在黑色素瘤小鼠模型中,Atractylenolide I通过抑制JAK2/STAT3磷酸化,阻断肿瘤细胞分泌IL-6等促炎因子,进而促进CD8⁺ T细胞浸润,联合PD-1抑制剂使肿瘤体积缩小65%(CN116583295A专利)。
外泌体调控:最新研究证实,其可通过抑制肿瘤来源外泌体(EVs)的生物发生,减少EVs携带的Thrombospondin-2等免疫抑制蛋白,从而增强T细胞活性(Fan et al., J Cachexia Sarcopenia Muscle 2022)。
靶向肿瘤恶病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临床转化:在肿瘤恶病质小鼠模型中,Atractylenolide I通过抑制IL-6生成和肿瘤EVs分泌,显著缓解肌肉萎缩(肌肉质量增加30%),并延长生存期25%(Zhang et al., Acta Pharmacol Sin 2020)。
机制网络:调控TLR4/NF-κB通路→抑制肌肉蛋白降解(如MuRF1、Atrogin-1)→维持肌肉稳态。

 

三、抗炎与代谢调控:从脓毒症到神经保护的“全能选手”

脓毒症治疗:阻断炎症风暴
LPS诱导模型:Atractylenolide I可降低血清TNF-α、IL-6水平70%,同时减少肝肾功能损伤(ALT/AST下降50%),其效果优于地塞米松(ChemFaces产品说明书)。
靶点验证:通过竞争性结合TLR4的LPS结合位点,抑制MD-2/TLR4复合物形成,从而阻断下游NF-κB和MAPK(ERK、p38)信号激活。
神经保护:抑制神经炎症
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在Aβ诱导的神经炎症小鼠中,Atractylenolide I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TLR4/NF-κB通路,减少IL-1β和NO释放,改善认知功能(TargetMol数据库)。
代谢综合征干预:调节脂质代谢
高脂饮食模型:可降低肥胖小鼠血清胆固醇和LDL-C水平20%,其机制与激活AMPK/PPARα通路、促进脂肪酸氧化相关(未发表数据)。

 

四、科研工具属性:高纯度与稳定性的“实验保障”

纯度与稳定性:≥98%纯度(HPLC),粉末形态可于-20℃稳定保存3年,支持长期实验规划;
溶解性优化:推荐使用DMSO配制母液(10 mM),后续以培养基稀释至工作浓度(1-50 μM);
合规性支持:提供COA、MSDS及REACH注册文件,兼容GLP/GMP级实验设计。

 

五、实验方案推荐:从基础到临床的“全链路覆盖”

细胞实验
抗炎模型:LPS(1 μg/mL)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预处理Atractylenolide I(10 μM)2小时,检测TNF-α/IL-6分泌(ELISA);
肿瘤杀伤:共培养CD8⁺ T细胞与A375黑色素瘤细胞,加入Atractylenolide I(20 μM),通过LDH释放法评估细胞毒性。
动物实验
肿瘤免疫:C57BL/6小鼠接种B16F10肿瘤,腹腔注射Atractylenolide I(50 mg/kg/d)联合抗PD-1抗体(200 μg/mouse,每周2次),监测肿瘤生长及T细胞浸润(流式细胞术);
恶病质干预:使用CT26结肠癌恶病质模型,灌胃给药Atractylenolide I(30 mg/kg/d),记录体重、肌肉质量及血清IL-6水平。
分子机制研究
ChIP-seq:分析Atractylenolide I对NF-κB结合DNA能力的影响;
Co-IP:验证其与TLR4的直接相互作用(使用HEK293-TLR4过表达细胞系)。

 

订购请致电 :400-086-2158

来源:https://www.med-life.cn/product/1268980.html

上一篇:Adenine HCl:解锁生命科学研究的“嘌呤基石”,赋能科研突破新高度 下一篇:UDP Disodium Salt:解锁细胞信号与糖代谢的“分子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