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动态
发布日期:2025/8/14 9:55:00

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细胞膜的动态变化(如迁移、融合、形态重塑)是揭示细胞功能与生理过程的关键窗口。Cell Tracker CM-DiI 作为一种高性能细胞膜荧光探针,以其明亮稳定的橙红色荧光(激发峰 553nm / 发射峰 570nm),成为实时追踪细胞膜动态、解析细胞间相互作用的 “可视化利器”,为科研人员打开了观察细胞生命活动的精准视角。​


中文名称    :Cell Tracker CM-DiI 细胞膜荧光探针(橙红色)
中文别名    :CELL TRACKER CM-DII(细胞膜橙红色荧光探针)
英文名称    :Cell Tracker CM-DiI Cell Membrane Fluorescent Probes (Orange Red)
英文别名    :CellHunt CM-DiI *1 mg* [Known as CellTracker CM-DiI,TM of Molecular Probes];CellTracker CM-DiI;Cell Tracker CM-DiI;DA-62199;3H-Indolium,5-[[[4-(chloromethyl)benzoyl]amino]methyl]-2-[3-(1,3-dihydro-3,3-dimethyl-1-octadecyl-2H-indol-2-ylidene)-1-propenyl]-3,3-dimethyl-1-octadecyl-, chloride;180854-97-1;4-(chloromethyl)-N-[[(2Z)-2-[(E)-3-(3,3-dimethyl-1-octadecylindol-1-ium-2-yl)prop-2-enylidene]-3,3-dimethyl-1-octadecylindol-5-yl]methyl]benzamide;chloride
Cas No.    :180854-97-1
分子式    :C68H105Cl2N3O
分子量    :1051.49

 

一、长效标记特性,追踪细胞动态全过程​
CM-DiI 的核心优势在于其与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的高效整合能力 —— 通过疏水相互作用嵌入细胞膜后,能随着细胞分裂均匀分配至子细胞,实现长达 7-14 天的长效标记。在肿瘤细胞迁移实验中,标记后的细胞在 Transwell 小室中穿越基质的轨迹清晰可辨,通过活细胞工作站可连续记录其伪足延伸、形态变化的动态过程,较传统荧光染料(如 DiO)的标记时效延长 3-5 倍;在干细胞分化研究中,能持续追踪单个干细胞在诱导体系中逐步分化为特定细胞类型的膜结构演变,为细胞命运决定机制提供直观证据。​

 

二、低毒性与高特异性,保障细胞生理活性​
探针分子的低细胞毒性是维持细胞正常生理状态的前提。CM-DiI 通过优化的化学结构,降低了对细胞膜流动性及细胞代谢的干扰 —— 在 1-5μM 的常规工作浓度下,细胞存活率>95%,且不影响细胞增殖速率(CCK-8 检测显示与未标记组无显著差异)。其高度的细胞膜特异性使其几乎不进入细胞内部,避免了对胞内细胞器荧光信号的干扰,在与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胞内蛋白共定位实验中,橙红与绿色荧光通道的交叉串扰<5%,显著提升共聚焦成像的信噪比。​

 

三、优异光稳定性,适配多维度实验场景​
面对长时间成像或高强度激发的实验需求,CM-DiI 的光稳定性表现突出 —— 在共聚焦显微镜连续扫描(488nm 激光,功率 20%)30 分钟后,荧光强度仍保持初始值的 70% 以上,远高于普通 Cy3 标记探针(仅保留 30%-40%)。这一特性使其完美适配多种实验场景:在细胞融合实验中,可清晰观察两个标记细胞的膜融合过程及融合后膜成分的扩散动态;在血管内皮细胞管状结构形成实验中,能长时间追踪细胞间连接的建立与网络形成;在免疫细胞与靶细胞相互作用研究中,可实时记录免疫突触形成时的膜结构重组。​

 

四、灵活兼容体系,拓展研究维度边界​
CM-DiI 的橙红色荧光信号与多种荧光染料及成像技术兼容,为多参数联合分析提供可能。在流式细胞术检测中,可与 APC、PE 等通道抗体联合使用,实现细胞表型与膜动态的同步分析;在组织切片成像中,能与 DAPI 细胞核染色形成鲜明对比,清晰显示组织中特定细胞的分布与形态;在活体成像实验中,其荧光信号可穿透浅层组织,用于观察标记细胞在小鼠皮下移植模型中的迁移路径。此外,探针无需洗涤即可直接成像,简化了实验流程,尤其适合高通量筛选中的细胞形态学分析。​

 

在细胞动态研究日益精细化的今天,Cell Tracker CM-DiI 以 “长效标记 + 低毒稳定 + 多场景兼容” 的核心优势,成为解析细胞膜行为的可靠工具。

 

订购:400-086-2158

来源:https://www.med-life.cn/product/1296563.html

上一篇:达格列净科研试剂 —— 多领域机制研究的 “精准探针” 下一篇:MES:科研缓冲体系的 “定海神针”,筑牢实验数据可靠性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