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代谢组学与碳水化合物研究的前沿领域,D-Glucopyranose-6-13C (9CI)(6 位 13C 标记 D - 吡喃葡萄糖)正以 “糖代谢路径的精准导航仪” 身份,成为解析葡萄糖摄取、分解及生物合成的 “原子级研究工具”!这种在 6 位碳原子引入 13C 同位素标记的葡萄糖,凭借 13C 核素的稳定性与可检测性,从体外细胞糖酵解追踪到体内糖原合成路径解析,为科研人员提供 “可视化、定量化” 的代谢流分析方案,让葡萄糖在生命活动中的每一步转化都能被精准捕捉!
分子特性:代谢追踪的 “天然标记优势”
D-Glucopyranose-6-13C (9CI) 的核心价值源于标记特性与代谢兼容性的双重优势:
精准标记与可检测性:13C 同位素(自然丰度 1.1%)在标记位置(6 位碳)的丰度可达 99% 以上,通过核磁共振(NMR,化学位移约 62ppm)或质谱(MS,m/z 增加 1)可特异性识别,追踪灵敏度达 nmol 级别,能区分不同代谢路径的产物;
代谢路径兼容性:与天然葡萄糖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完全一致,可被细胞主动摄取(通过 GLUT 转运蛋白)并参与所有葡萄糖相关代谢反应(如糖酵解、PPP 途径、糖原合成),不干扰正常代谢流(摄取率与天然葡萄糖无显著差异);
定量分析可靠性:通过测定下游代谢物中 13C 的掺入比例(如丙酮酸的 m+1 峰比例),可量化各代谢路径的流量分配,实验重复性(RSD)<5%,为代谢网络通量分析提供可靠数据。
三大核心科研应用场景:从基础代谢到疾病机制
1. 葡萄糖代谢路径流量分析
在代谢组学基础研究中:
糖酵解与三羧酸循环(TCA)追踪:用该标记葡萄糖处理肝细胞后,6 位 13C 可通过糖酵解传递至丙酮酸的 3 位碳,进入 TCA 循环后生成 13C 标记的柠檬酸、α- 酮戊二酸等,通过 LC-MS 检测各中间产物的 13C 掺入比例,可计算糖酵解向 TCA 循环的碳流量 —— 在胰岛素刺激下,该流量提升 30%-40%;
磷酸戊糖途径(PPP)验证:PPP 途径会将葡萄糖 6 位碳氧化为 CO₂,导致下游产物(如核糖)的 13C 掺入减少,通过对比标记葡萄糖与未标记组的核糖 13C 丰度,可量化 PPP 途径的活性,在氧化应激细胞中,PPP 流量占葡萄糖总代谢的比例从 10% 升至 25%。
2. 细胞能量代谢与合成代谢研究
在细胞生理功能解析中:
糖原合成路径追踪:标记葡萄糖进入细胞后,可通过糖原合成酶催化掺入糖原分子,经酶解后检测葡萄糖 6 位 13C 的丰度,能定量评估糖原合成速率,在肌细胞中,运动后该速率提升 2-3 倍,且与胰岛素浓度呈正相关;
脂质与氨基酸合成溯源:葡萄糖的碳骨架可通过乙酰 - CoA 用于脂肪酸、胆固醇合成,或通过转氨基作用生成丙氨酸等氨基酸,在脂肪细胞中,用标记葡萄糖培养 48 小时,棕榈酸中 13C 掺入比例达 35%,清晰反映葡萄糖向脂质的转化效率。
3. 代谢紊乱疾病模型研究
在糖尿病与肿瘤代谢研究中:
胰岛素抵抗代谢特征分析:在胰岛素抵抗的 adipocyte 中,该标记葡萄糖的糖原合成掺入率下降 50%,但向乳酸的转化(糖酵解无氧路径)增加 20%,通过 13C 流量分析可明确胰岛素抵抗时葡萄糖代谢的 “合成减少、分解增强” 特征;
肿瘤细胞瓦堡效应验证:肿瘤细胞(如 HeLa)即使在有氧条件下也偏好糖酵解(瓦堡效应),用标记葡萄糖实验显示,其糖酵解产物乳酸的 13C 掺入率达 80%,而正常细胞仅 40%,且该比例不受氧气浓度影响,为肿瘤代谢重编程研究提供直接证据。
订购请致电: 400-086-2158
来源:https://www.med-life.cn/product/1296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