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蛋白质合成、氧化应激调控、药物开发及生物成像等前沿科研领域,一种含硫的非必需氨基酸——L-Cysteine(L-半胱氨酸,CAS号:52-90-4),凭借其独特的巯基(-SH)结构与广泛的生物活性,正成为推动生命科学研究的“关键工具”。本文将从其核心功能、跨学科应用及技术优势展开深度解析。
一、核心功能:巯基驱动的“分子开关”
L-Cysteine的侧链巯基(-SH)赋予其独特的化学性质,使其在生物体内发挥多重作用:
抗氧化防御:
L-Cysteine是谷胱甘肽(GSH)合成的关键前体,通过提供巯基基团,直接清除自由基(如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保护细胞膜完整性。在氧化应激模型中,L-Cysteine可使细胞内GSH水平提升40%-60%,显著降低DNA损伤率。
蛋白质结构调控:
巯基可参与二硫键(-S-S-)的形成与断裂,动态调节蛋白质的三维构象。例如,在胰岛素分子中,L-Cysteine残基通过二硫键连接A链与B链,维持其活性结构;在角蛋白中,二硫键则赋予头发与指甲硬度与弹性。
解毒与代谢:
L-Cysteine通过结合重金属离子(如汞、铅)形成低毒性复合物,促进其经尿液排出。同时,作为肝脏代谢的关键辅因子,L-Cysteine可增强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加速药物与毒素的代谢。
二、科研应用:跨领域的“创新引擎”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蛋白质功能研究:利用荧光标记技术(如FITC-L-Cysteine、Cy5.5-L-Cysteine),将荧光基团共价连接至蛋白质的半胱氨酸残基,实现细胞内蛋白质定位、动态追踪及相互作用分析。例如,在细胞凋亡研究中,通过标记Caspase-3蛋白的半胱氨酸活性位点,可实时监测凋亡信号的传导过程。
酶促反应机制:L-Cysteine作为生物催化剂的辅因子,参与硫醇酶(如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的催化循环,揭示酶促反应的氧化还原调控机制。
医药研发:
抗氧化药物开发:以L-Cysteine为母核合成的N-乙酰半胱氨酸(NAC),可通过补充GSH前体,治疗急性肝损伤、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及药物过量中毒。临床数据显示,NAC可使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患者的肝坏死发生率降低70%。
抗肿瘤策略:L-Cysteine代谢通路(如系统Xc-/GSH轴)在肿瘤细胞中过度激活,通过抑制该通路可诱导肿瘤细胞铁死亡(Ferroptosis)。例如,靶向SLC7A11(系统Xc-的轻链亚基)的小分子抑制剂,已在乳腺癌模型中展现抗癌活性。
营养与健康研究:
膳食干预研究:L-Cysteine作为含硫氨基酸,其摄入量与老年人肌肉质量、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干预试验表明,每日补充500mg L-Cysteine可使老年人血清GSH水平提升25%,降低感染风险。
代谢组学分析:L-Cysteine及其代谢产物(如胱氨酸、硫代硫酸盐)可作为生物标志物,用于评估氧化应激状态、肝脏功能及重金属暴露风险。
三、技术优势:高效制备与稳定品质
生物合成技术:
工业上通过微生物发酵法生产L-Cysteine,以葡萄糖为底物,利用重组大肠杆菌或酵母菌株,实现高产量(>50g/L)与低成本。例如,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可优化菌株的硫代谢通路,提升L-Cysteine合成效率。
高纯度与稳定性:
纯度:HPLC检测≥98%,通过核磁共振(¹H-NMR、¹³C-NMR)验证结构,确保巯基活性。
稳定性:固体状态下需避光、密封保存于-20℃,防止氧化;水溶液(pH 7.4)在4℃下可稳定保存72小时,满足实验需求。
定制化产品形式:
荧光标记衍生物:提供FITC-L-Cysteine(异硫氰酸荧光素修饰)、Cy5.5-L-Cysteine(近红外荧光标记)等,用于活细胞成像与药物追踪。
盐酸盐形式:L-Cysteine Hydrochloride(CAS号:7048-04-6)水溶性更佳,适用于注射液配制与细胞培养基添加。
四、科研服务:一站式解决方案的“技术伙伴”
针对不同研究场景,L-Cysteine可提供多样化支持:
标准品与试剂盒:提供5mg至1g包装,配套GSH检测试剂盒、氧化应激指标(SOD、MDA)测定服务。
细胞与动物模型:构建L-Cysteine缺乏/过表达细胞系,或开发氧化应激诱导的小鼠模型,支持机制研究。
技术指导:涵盖溶解性优化(DMSO中溶解度达200mg/mL)、给药方案(口服/注射剂量)及数据分析(荧光强度定量、Western blot检测)。
订购请致电: 400-086-2158
来源:https://www.med-life.cn/product/1253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