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肾脏生理学、毒理学及代谢疾病研究领域,尿毒症毒素的蓄积机制与致病效应是解析慢性肾脏病(CKD)及其并发症(如心血管损伤、神经功能障碍)的核心切入点。p - 甲酚硫酸盐(p-Cresyl sulfate,PCS)作为肠道菌群代谢产生的代表性蛋白结合型尿毒症毒素,凭借其在 CKD 患者体内的高蓄积性、多器官毒性及与疾病进展的强关联性,成为科研人员探索肾脏 - 肠道轴互作、毒素致病机制及靶向干预策略的 “核心工具”,为从基础机制到临床转化的肾脏疾病研究提供精准支持。
三大核心科研场景,解锁尿毒症毒素研究潜力
慢性肾脏病(CKD)机制研究的 “分子标志物”:在 CKD 进展与并发症关联研究中,p - 甲酚硫酸盐是评估肾脏排泄功能与毒素蓄积程度的关键指标。例如,在 5/6 肾切除大鼠模型中,通过检测血清与尿液中 p - 甲酚硫酸盐浓度(可采用 HPLC 或 LC-MS/MS 法),可量化肾脏损伤程度 —— 当血肌酐升高 2 倍时,血清 p - 甲酚硫酸盐水平可提升 3-5 倍,且与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显著负相关(R²=-0.82)。同时,在 CKD 患者来源的肾间质细胞实验中,100-500μM p - 甲酚硫酸盐可诱导细胞氧化应激(ROS 水平升高 60%)与炎症反应(IL-6、TNF-α 表达上调 2-3 倍),为解析毒素介导的肾脏纤维化机制提供体外模型,助力筛选延缓 CKD 进展的潜在靶点。
肾脏 - 肠道轴互作研究的 “关键介质”:在肠道菌群与肾脏疾病关联研究中,p - 甲酚硫酸盐是揭示 “肠道菌群代谢 - 肾脏排泄” 轴紊乱的核心介质。例如,在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相关肾病模型中,肠道菌群失衡(如产 p - 甲酚菌属丰度增加)会导致 p - 甲酚硫酸盐合成增多,其通过血液循环蓄积于肾脏,进一步抑制肾脏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1/3)的表达(降低 40%),形成 “毒素蓄积 - 转运体抑制 - 毒素更蓄积” 的恶性循环。科研人员可通过添加 p - 甲酚硫酸盐构建体外肠道 - 肾脏共培养体系,观察其对肠道屏障完整性(紧密连接蛋白 Occludin 表达)与肾脏细胞功能的双向影响,为益生菌干预、肠道吸附剂研发等 “肠 - 肾同治” 策略提供实验依据。
尿毒症并发症毒理学研究的 “毒性探针”:在 CKD 相关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等并发症研究中,p - 甲酚硫酸盐是解析毒素多器官损伤的重要工具。例如,在血管内皮细胞实验中,200μM p - 甲酚硫酸盐可抑制一氧化氮(NO)合成酶活性(降低 50%),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增殖率提升 35%),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为解释 CKD 患者心血管事件高发机制提供毒理学证据;在神经细胞模型中,p - 甲酚硫酸盐可通过激活 NLRP3 炎症小体(Caspase-1 活性上调 2 倍),诱导神经元凋亡(凋亡率增加 25%),模拟 CKD 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此外,在药物筛选中,可利用 p - 甲酚硫酸盐构建毒性模型,评估候选药物(如抗氧化剂、炎症抑制剂)对毒素损伤的保护效果,如某天然化合物可使 p - 甲酚硫酸盐诱导的神经细胞存活率提升 40%,为尿毒症并发症的药物研发提供筛选平台。
科研级优势,保障实验可靠性
高纯度与结构确证:纯度≥98%(HPLC 检测),通过质谱(MS)与核磁共振(NMR)确证化学结构,不含 p - 甲酚、其他酚类硫酸盐等杂质(含量<0.5%),避免杂质对细胞毒性、代谢检测的干扰,确保实验结果的特异性与可重复性(批间 CV 值<3%)。
良好溶解性与稳定性:易溶于水(溶解度≥20mg/mL)、生理盐水及常用缓冲液(如 PBS, pH 7.4),可直接配制为不同浓度的实验用液;-20℃避光储存可稳定 18 个月,水溶液 4℃保存 7 天内活性无显著下降,无需复杂预处理,降低实验操作误差。
多场景适配性:兼容动物模型构建(腹腔注射、灌胃给药)、细胞毒性实验(贴壁 / 悬浮细胞)、分子机制研究(Western blot、qPCR、流式细胞术)及代谢组学检测(与 LC-MS/MS、UHPLC 等平台兼容),支持从整体动物到分子水平的全流程尿毒症毒素研究,尤其适配 “体内模型 + 体外验证” 的机制解析体系。
从 CKD 进展机制解析到肾脏 - 肠道轴互作探索,再到尿毒症并发症的毒理学研究,p - 甲酚硫酸盐以 “高蓄积性 + 多器官毒性 + 强疾病关联性” 的优势,成为肾脏疾病与代谢紊乱研究领域的核心试剂。深入解码尿毒症毒素的致病奥秘,从选择精准的毒性探针开始!
订购: 400-086-2158
来源:https://www.med-life.cn/product/1296218.html